当前位置:首页 > 热点资讯 > 正文

揭开游戏代练"代肝"低价内卷真相 月入过万只是少数

当玩家在直播平台搜索“代肝”时,屏幕瞬间被各种RPG手游占据。主播一边操作角色穿梭于游戏世界,一边在留言区留下联系方式,并表示“下单随时上号”。这些游走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“影子打工人”,成为数字时代的一个真实角落。

揭开游戏代练

记者通过与多名游戏代练从业者和游戏玩家交流得知,代练服务覆盖从代打排位到日常代刷资源等多种业务。尽管网络上充斥着“玩玩游戏,月入过万”的宣传语,但实际上能拿到这个收入的人只是少数。泰瑞(化名)透露,工作室接一个月日常任务的订单可能只有二三十元的收入。

揭开游戏代练"代肝"低价内卷真相 月入过万只是少数

庞大的游戏市场为这一产业带来了商机。淘宝及各类社交平台上搜索“代练”会发现大量商品链接和个人博主。有的工作室甚至标有“24小时内2000+人已买”的标签。然而,光鲜数字背后是行业的野蛮生长,商业代练长期处于灰色地带,甚至构成不正当竞争。个人委托交易中,外挂导致的封号纠纷、玩家与代练间的信任危机,让录屏和直播成为从业者的自证手段。

揭开游戏代练"代肝"低价内卷真相 月入过万只是少数

阿萱在接受采访时幽默地吐槽:“它(游戏)可真是把我当牛啊,牛都没有一年天天犁地。”从各家游戏产品频繁推出的新活动中,可以看到游戏市场的激烈竞争。对于玩家来说,密集的活动让他们感到疲惫,直呼“太肝了”。

“肝”是指在游戏中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完成任务以获得道具、角色或成就。“代肝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产业,从业者收取一定费用帮助玩家解放双手,获得更爽的游戏体验。阿萱表示,在游戏活动很“肝”时,她会在社交平台发帖寻找“代肝”,通常一呼百应。不同游戏和活动的“代肝”价格各异。职业“代肝”无眠(化名)解释,他的价目表中“4k10”代表消耗完4000体力需支付10元,折合下来单个账号的时薪约为2.5元。

对无眠而言,同时完成多个账号的“代肝”任务是常态,最多可以同时处理36个账号。这需要高配置设备,他目前使用的设备总价约8万元,但一般两万元的设备就能支持工作。无眠三年前成为一名职业“代肝”,最开始借钱购买设备,目前月收入在1万到2万元之间,早已还清借款。他坦言,能达到这个收入的从业者并不多。

相较于竞技性强的游戏代练,“代肝”的技术要求较低,入行门槛也低,但许多个人“代肝”面临接不到单的问题。委托“代肝”的玩家数量有限,且为了节省沟通成本和风险,玩家更愿意找熟悉的“代肝”。泰瑞提到,他在今年年初加入一个“代肝”工作室,但看到报酬后便放弃了这个念头。一份为期一个月、总共需要310分钟的订单报酬仅为40元,扣除工作室抽成后实际到手仅32元。

低价带来的不仅是收入问题,还有信用危机。无眠表示,手动点击辅助工具可能导致账号被封。社交平台上,不少玩家发布“避雷贴”反映个人“代肝”或工作室承诺纯手动点击但出问题就拉黑跑路的情况。录屏和开直播成了“代肝”们的自证手段。无眠曾因雇人“代肝”导致账号被封,赔偿了上万元。

四川信和信律师事务所何沁禅指出,玩家难以维权的原因在于游戏公司禁止第三方使用账号。若账号被封,玩家无法主张解封或全额赔偿。此外,随着更多玩家和学生涌入代练行业赚零花钱,针对个人“代肝”的骗局也在增多。小红书上,许多个人“代肝”发帖叙述被骗经历,如谎称工作室雇佣“代肝”要求缴纳入会费、保证金等,交费后对方消失无踪。

事实上,代练“代肝”作为游戏衍生产业,长期处于灰色地带,交易全凭个人信用进行。随着行业规模扩大,一些代练平台公然挑战游戏规则,成为灰色地带的“推手”。上海浦东法院对腾讯起诉“代练帮”App一案作出判决,认定该平台组织用户绕开“防沉迷”机制进行代练交易,构成不正当竞争,需赔偿腾讯98.5万元。这是全国首例基于未成年人“防沉迷”的商业代练行为作出的案件判决。

游戏厂商们正在持续升级对“租号”“代练”“冒用账号”等行为的打击,这个长期处于监管盲区的产业或将迎来洗牌。未来,“代肝代练”能否走向规范化,关乎整个游戏产业的健康发展。

有话要说...